青岛十日——第一天(2004年7月4日)

    独立日,我要到青岛出差。早上起来收拾东西,仔细仔细再仔细,到了机场发现手机充电器没有带,好一通郁闷。想到青岛买一个充电器,后来终究也没有买,因为我已经有了三个,买一个新的实在是浪费。
    这次到青岛是项目进行到60%的时候给客户做一次简单的演示,以便将来基本完成进行现场安装的时候不要太焦头烂额。基于上次到青岛调研的经验,我这次什么娱乐的东西就都没有带,只是临走前在书架上抽出一本硬皮的奥维德的《变形记》,薄薄的,想着机场行李托运以后空手拿着这本书也可以无聊的时候看看。这本书以前没有看过,只知道它和卡夫卡的《变形记》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尽管两个我都没有概念。
    下午两点飞机起飞,我坐在11E这个位置,波音737,小飞机。午饭时间已经过了,飞机上只是提供精致的小零食,口感和麦粒素差不多。咖啡和橙汁倒是喝了一些,但还是饿啊。空姐不是很好看,Neil对我说:空姐是美女是一个大谎言,说她们个个苗条还差不多。我笑!要是有一个胖空姐,给乘客的心理是多大的压力啊。:-)
    到了青岛是下午3点。机场出来就有很多司机问我们去哪里。对于计程车去黄岛我们还是知道价钱的,200到260块前之间,根据不同的车型会有上下的浮动。可是有司机说只要150块,大诱惑啊,虽然出差的费用在项目的计划里面,但是能省就省点好了。一辆夏利嘎呦嘎呦到高速公路口上就停了,然后司机下车站在路边招呼着后面上来的面包车,不一会叫我们上那边的车,原来这就叫回程车,这个郁闷啊,第一天到青岛就遇见这样的事情。不过还是很顺利的到了黄岛,顺利的到达了前湾小区里面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电话的海景公寓。
    明天才开始工作,今天剩下的美好时光要抓住,我和Neil拿上东西就奔金沙滩了。第一次将身体浸入世界上最大的胸怀真是爽啊。一个一个浪头拍过来,你只要背对着它,它就可以将你冲得好远。还有海边的沙,真细,小号的砂纸也不及这些细腻。口中充满的是海水的苦涩,倒是挺高兴。可惜,天色已晚,美女不得见。
    在海鲜第一家吃海鲜,确实新鲜。结帐的时候拿出同事上次来光顾的时候得到的优惠券,店家说还没有到使用的时候,仔细一看,原来有效期从11月份开始一直延伸两个月,只好拍出两张红太阳付帐,心疼啊。
    明天是开始工作的一天,今天就此痛快一次吧。
    错过了晚上的F1比赛和半夜的葡萄牙和希腊的足球。洗衣服的时候发现盆底一层细细的沙。

2004-07-08 10:14:00

明天去青岛出差

明天下午的飞机,准备又不是很充分,或许又要遇见台风。觉得不是一个很爽的公出!

关键是,到了那边就一定不会有机会上来写帖子。看来真的要告别了。

2004-07-03 23:11:00

广告贴

上海6×15约会网

上个礼拜六去玩了一次,觉得挺有意思。

2004-06-30 23:29:00

拥有了GMail

monami给了我一个GMail的邀请,现在我也有了一个GMail的帐号了:[email protected]。我会多多利用它,然后给朋友发邀请的。:-)

2004-06-29 15:13:00

到对方的叶子去

最近,喜欢到稻草心的叶子上面去看,往往是午夜时分。回来的时候经常的会发现她在我这里留下了回复。就是说,在相同的时间我们在做同样的事情:到对方的叶子去,占领对方的阵地。当然,我是要将睡的时候,她呢,是在她上午的事情已经结束,将要午饭的时候。在这一点上,我花去了更多的成本,我牺牲了组成占每天人生三分之一的睡眠的一小部分,就为了到那边去大喊一声:“闪开,头坑是我的!!!”

不对了,我开始胡言乱语了,我的精神已经在逐渐的收到睡眠的神休普诺斯的呼唤,我要去睡觉了。

再说一句,她的叶子上有文章若干,我不敢写评论,因为我看见的是一颗游子火热的心。

2004-06-29 00:30:00

I have a date with Maggie——我和麦琪有个约会

莫名其妙的就想和Maggie约会一次。Maggie是Stella的大学同学,叫她出来就是为了谈谈Stella现在的生活吧。

晕倒,居然写不出来了,只是深深的记得:误会、不沟通、对感情的不坚持,造成了现在的分手。

在思考乐书店买了罗念生的《伊利亚特》,奇怪的是为什么没有他翻译的《奥德赛》呢?

2004-06-28 23:26:00

和阿光的约会

上礼拜五,阿光来电话,说到上海来出差,约我见面。阿光是我小学的同学,算算到现在已经有14年没有见面。记得小学的时候,阿光和我一直是好学生,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较劲,可每次都是我失败。上了中学,虽然同是在一个小城市里面,却从来没有见面,这样,一别就是14年了。

在华东师大的咖啡店里,两个人坐下。说着以前的同学,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在大学毕业后就结婚了,真是神奇,那个时候还是小学生呢!!阿光居然还卖关子,后来又补充了一句:后来他们又离婚了。我狂倒。人生啊,同样的年纪,有的人围城进进出出的都走了一圈,我还什么都没有,真的是失败啊。

阿光也有他的苦闷。当年,中苏边境刚刚开放的时候,有很多学生选择了俄语为外语。这样,在几年后的高考中就很吃亏,有很多专业受到了限制。现在的阿光想换一个好工作,可是到处都是英语怎么样,英语怎么样。要是找一个俄语相关的吧,偏重书面表达的教育造就是哑巴俄语,怎么也用不上。真为他难过。

14年,我都不知道下一个14年是什么样子。阿光说,过去的14年才是变化最大的。是啊,真的变化太大,好像已经有皱纹在眼角了……

2004-06-28 22:57:00

暂时告别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可能一个礼拜至少不能来,也不能久久聊。暂时向大家告别了。

Izzy,我也不知道Izzy2是谁;还有,Muechen是对的。

(茨威格注:看来我是不能暂时放弃这里的,因为最近的几天我经历了三个挺重要的约会,如果我不实时的加以记录的话,就怕将来要写的话已经不是事情的本来面目,所以我要写。)

2004-06-28 09:32:00

我不愿意你们就这样倒下(转贴)

(茨威格注:今天凌晨,德国被有9名替补首发的捷克队打败了,就此打包回家了。我不是一个真正的球迷,对于德国队昔日的强大也不甚清楚,所以我写不出《悼德国队》一类的文章。我的朋友Izzy是德国的球迷,记得在大学时代他就是穿着仿制的德国队队服在球场上飞奔的。今天在我自己搭建的blog上面看见他发的帖子,就转发到这里。其实,我也希望德国队走下去,至少我喜欢卡恩。)

王者被彻底颠覆了,三场比赛两平一负进两球失三球,面对捷克二队依然疲软,这个就是今早出局的德国,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战车,就这样默默无语的回家了。

86年世界杯开始,西德在决赛中输给了马拉多纳的阿根廷,但是我没有记住马拉多纳,却记住了鲁梅尼格、马特乌斯、沃勒尔、布雷默,从那时开始,我就是一个忠实的德国球迷。

90年,南斯拉夫、荷兰这样的球队都是被西德横扫,铁骑撵过谁能阻挡,最后他们在决赛中复仇阿根廷成功,成功的登上了世界之颠。两德统一前后是德国足球的颠峰。

一直以来,我都以自己是个德国球迷而感到骄傲,即使他们在98年世界杯被克罗地亚3:0阻挡在四强之外,即使他们在上届欧洲杯被葡萄牙3:0干掉在小组中。可本届杯赛开始前,我不再看好德国,因为德国不是我心中的那辆刚毅自信另人敬畏的日尔曼战车。

今天他们被淘汰了,以这么一种难堪的结果被淘汰,我真想问问这批德国球员,你们还是德国人嘛?

终于没落了,02年的世界杯亚军只是回光返照。不同于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出局,西班牙和意大利在回家之前会和他的对手狠狠的说一句:我还会回来的。因为他们有卡萨诺,有被称为厄尔尼诺的托雷斯等等,他们还可以期待这些年轻人。可是德国呢,只有拉姆可以触到卡萨诺们的膝盖,也许他们在自问:该怎么办?

与其说德国没有强力前锋不如说德国没有攻击欲望,一向以整体取胜的德国人居然把进球宝押在了库兰伊身上,一个看着有点伊斯兰味道的名字,一个拥有三个国家护照的混血儿。结果他颗粒无收。德国从来不缺乏强力前锋,穆勒、鲁梅尼格、沃勒尔、克林斯曼、比尔霍夫,即使替补的里德尔、扬克尔、齐格勒也比这个库兰伊强的多。

96年的德国同样有着人员紧缺问题,他们的力量型打法决定了他们会收受到伤病和红黄牌的影响,打到后来德国曾考虑要向欧足联建议临时补充球员,因为那时甚至他们的替补守门员都要时刻准备着上场”踢“球。看看那时的德国,前锋除了克林斯曼外,昆茨、来自土耳其的一个俱乐部,比尔霍夫的横空出世也完全要谢谢福格茨这个妻管炎,正是福格茨的老婆要他带上比尔霍夫。中场的穆勒也比不上现在的巴拉克全面,而后场科勒的缺席只能用艾尔茨这样的队员替代,自由人萨莫尔也是伤病累累。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德国队在小组赛没有队长克林斯曼的情况下,依靠齐格的进球和全队的拼搏战胜了今天的同样的小组对手,当时也拥有内德维德、波波斯基、博格的捷克,在半决赛点球战胜本土作战英格兰后,他们获得的是英格兰人的尊敬,而不是痛恨,在决赛再遇捷克时虽遭到裁判误判点球却不气馁,顽强的他们由比尔霍夫打入金球硬是夺得了那次杯赛的冠军,依靠的就是斗志和信念。

当前几天英格兰90分钟被法国逆转曾经有人说,如果是德国那决不可能,我想说这届的德国什么都可能,他们失去了精神,原本靠整体作战的球队却搬出个守门员卡恩做什么精神领袖。什么叫精神领袖,就是在手足无措时看看他你就知道干什么了,当年的贝肯鲍尔或者马特乌斯都不敢被称为德国的精神领袖,就卡恩,他配嘛?!

这些年丢掉了力量,丧失了自信,妄图把自己改造成一支技术流球队,可是要把坦克改装成奔驰结果可想而知。施奈德,连空门都打不进,非要用这些技术二流的球员玩出技术活来,不如重用力量凶狠之辈去疯狂拼抢。巴斯滕说他最怕的就是向科勒这样的铁卫,能对巴斯滕这样的球员如此威慑,现在的德国队员有吗?沃恩斯、诺沃特尼这样的后卫空有一个大个子,其表之内只能时被人玩弄于脚下。德国不需要技术中场,不需要巴西式的流畅的传接,自由人打法才适合他们,贝肯鲍尔、马特乌斯、萨莫尔世界上最优秀的自由人都是来自的德国。

看看德国做了什么,在克林斯曼这个德国至今最后一个强力前锋老迈之时,日尔曼人低下高傲的头颅开始寻觅人才。邓迪,这个来自南非的鳄鱼先生,改换国籍事件一度沸沸扬扬,他也被给予厚望,可是现在人在哪里?阿萨莫阿,这是德国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个黑人球员,现在在沙尔克04也很难上场。克洛斯,这个波兰人在02年世界杯上靠着他的脑袋把自己的身价炒高,可惜凯泽斯劳腾没有早出手卖个好价钱。库兰伊,有出生在法国的德国父亲,有巴拿马母亲,自己出生在巴西,在本届杯赛后彻底不是加农炮。

日尔曼人呢?博比齐,德国本土前锋,十年来碌碌无为。里肯,10年前多特蒙德的新星,被誉为德国的希望之星多特蒙德的非卖品,10年间只是偶尔闪光,现在无人问津。代斯勒,这个德国天才一直受自己的伤病折磨,还是不是的有精神问题。劳特,人们期待的英俊的慕尼黑1860前锋,本赛季随着球队降级也被主教练忘记。

博斯曼法案不仅让阿贾克斯这样的俱乐部损失惨重,更是让传统强队纷纷落马,本土问题几大联赛都要解决,德国更是,可是要培养人才不难,在出现个强力前锋也很现实,但德国的威慑力在这些年内已经丧失殆尽,不再是威严的让人害怕,要给人以这种威慑力,并不是一时能形成的。

幸亏06年世界杯在德国举行,他们可以不用通过预选赛直接参加,否则…………这真的是对德国队一次很好的调整机会,他们该挺起胸膛,因为他们是德国队 。

2004-06-24 23:21:00

今天是你的生日,图灵

今天在Encarta上面逛,喜欢去的地方是“历史上的今天”,那里经常会看见西方人认为的当天比较重要的事情。比如1611年那个发现纽约的英国人哈德逊和他的一些船员上了一艘小船;1845年的今天德克萨斯议会批准加入了美国。在旁边的一个栏目里面有今天谁出生,无意间我看见了这个人的名字,在我们这个专业中,他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开创性的人物,我今天以前都不知道他的生日,他就是阿兰.图灵。

英卡塔上面对图灵的介绍基本上是这样的:英国数学家,在计算机理论方面作出了先锋式的工作。他在伦敦出生,在剑桥和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在1936年他就设计了后来所说的图灵状态机的构想模型,来进行可计算的研究。在二战中,他在英国外交部进行密码的研究工作,直接的帮助了盟军。我们后来在电影U571中看见的Enigma密码机的破解就是和图灵有很大的关系。

图灵在很多方面都很有成就,在人工智能领域他也是开创性的提出了“图灵测试”:如果一个机器可以在一个博学的人面前成功的假扮成一个人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机器是有智能的。这个测试可以满足大部分人,但不是所有的哲学家。观察者可以通过打字机和一个机器以及一个人进行交流(避免机器需要模仿人的外表和声音),这个人将力图说服观察者这里存在另外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机器;机器也将尽力来愚弄观察者。

在1952年,有同性恋倾向的图灵被逮捕入狱。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图灵明确告知人们,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在那个观念落后的年代,为了避免被判刑入狱,图灵被迫选择了为期一年的雌性激素注射的所谓“治疗”,才得以重新返回研究工作。

1954年6月7日,图灵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死因是氰化物中毒,警方调查结论是自杀。一代英灵,就此过早离去,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遗憾。虽然说他的家人不同意警察的结论,但是时间有的时候的确起到了“三人成虎”的作用,现在的英卡塔上面也说阿兰是自杀的。

(这个就是阿兰 图灵)

参考的文章:纪念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图灵

2004-06-23 22:25:00

Narcissus 就是美男子,后来他是水仙花

格蕾斯潘在我的叶子里回复,说我自恋。我实在冤枉,其实也是搞不清。隐约中记得是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美男子是自恋,在河边一直欣赏自己的倒影,后来就扑进水中,宙斯就变他为水仙花了。可以说水仙花就是自恋的代表了吧。

和格蕾斯潘说要找资料写一篇关于自恋的帖子,知道这个事情是不能胜任的,因为毕竟学术的东西不是一介白丁可以杜撰的。在google上面搜索一下,倒是有很多自恋方面的信息。网络文章一大抄,我再照搬过来也没有意思,还是等下次从有墨香的书里面找资源吧。

稻草心,我知道你就是研究心理学的,给点指导可好?

2004-06-22 23:57:00

欧零圈和同事唱的《丁香花》

幽默人生房间的欧零圈带领同事们唱的《丁香花》:
点击这里下载

2004-06-20 19:32:00

MSN+梅雨天

你说的陌生人不是说我吧?我刚刚和你聊了天的。
我的列表里面也已经100多号了,有的人我看永远都不会再上线,用以前单位的名字做后缀的帐号停用也是正常的,可是我又不能删除,给自己一个等待惊喜的机会。
上海的梅雨就是这样,下不大吧,总折腾你。快去青岛吧,那里应该是一片蓝蓝的天。
写了这么多,这篇回复我重新贴到我的叶子里面去。

(茨威格注:刚才很“巧”的占住了格蕾斯潘的一个头坑,链接是:http://literature.mblogger.cn/qxgrace/posts/56380.aspx,然后就写下了这个评论。自己觉得在别人的叶子上面留这么长的评论有点对自己不公,就运回来了。:-) )

2004-06-19 11:27:00

纯粹行踪流水帐

今天下班没有带钥匙,只好和Neil在马路上悠闲的逛着。也想着叫女同学,女朋友出来聚聚,可是现在这个年龄实在是朋友资源在一点一点减少。Juliet、Maggie、Seven、Jasmine电话都打过,要么不接,要么就一定有事情。连Joan的电话我都打了,惊奇的是她在黑河呢,我的故乡。

在云南路上的鲁菜小店吃着东西,和Neil两个人说着要去青岛出差的事情。筷子点点桌子上的白菜炒大虾,相互激励:青岛的这道菜是用盆装的。一个人在桌边立住,一边看桌子上面的菜一面问服务员价钱。我抬眼一看是王小毛——王汝刚,寒暄几句,谦让几句,上海话艺术的明星就已经消失。

饭后,两个人在街上没有目的地走,在人民广场下面的肯德基前面站了一站,欣赏在那里等人的漂亮的风景。Neil说,到淮海路去,应该更养眼。上海总是象一个大工地,总是有基建项目。西藏路的一段就一点也不好走。淮海路上面走来走去的好看的人是多,夏天了,有形的都爱显露自己美丽的一面。终于在Starbucks坐下来,露天的,一人呡着自己的那一杯充满泡沫的咖啡,想起了“如果我不在家,我一定在咖啡馆……”我问Neil茨威格说过什么关于咖啡馆的话,他想想说:“我要一杯……”Faint。

刚才打出去没有回应的电话陆续回来了,大家懒懒的说着现在的生活。这个的丈夫辞职要考精算师了;那个还和妹妹一起在静安寺吃饭……一阵风过,我的一包烟被吹得老远。一会就下起了雨点,告诉我们要回家收衣服去。

收到了Maggie的电话,她是Stella大学寝室里面的,和我也算是朋友。说说现在的情况,告诉我小红有了女儿,番茄生个儿子,寝室里面的大美女还有一个月也生了,看圆圆的肚子估摸着是个丫头。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最后放电话的时候也没有提起Stella一个字。

在虹口公园的DVD店里面看见兽兽推荐的《Eurotrip》就买了回来,还没有打开呢,估计看的时候不知道几天几个礼拜以后了。

明天是加班日……

2004-06-18 23:49:00

给自己一篇《为学》

为  学

彭端淑[清]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才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明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面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茨威格注:往往我沐浴焚香的时候,都是要给自己抄录一点话,今天看见《为学》就想到现在我的处境,工作延迟了一些时间了,往往觉得很简单的事情到了真做的时候总会发现有点差错,有些障碍。而且,今天我才发现,初中时候学的《为学》是删节版本,不知道编者为什么把第二段和第四段删去呢)

2004-06-17 23:12:00

《战争与回忆》中维克多给妻子的一封信

最亲爱的罗达:此刻你已收到正式通知。我几次拿起电话要跟你通话,都没接通,或许这倒反而最好不过。接通了电话,对你对我岂不都很痛苦。
我们的儿子英勇苦战,经历了这一战役的最艰苦阶段。他出击归来,总要飞过我舰上空,摆动双翼。华伦的炸弹直接命中一艘日本航空母舰,立了战功。他很可能会得到追授的海军十字勋章。这是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告诉我的。斯普鲁恩斯是个郑重自持的人,但是在他说起华伦的时候,却也泪花盈眼,他说华伦立下了“出色的、英雄的功绩”,而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是绝少如此措辞的。
华伦是在最后一天执行一次收拾残敌的例行任务时牺牲的。一发高射炮弹打中了他的飞机。他的中队的三位僚友眼看他在一阵烈焰中急旋下坠,所以他在水面紧急降落,在救生筏上漂流,或者浮上一处环礁,这样希望是没有了。华伦已死,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我们还有拜伦,我们还有梅德琳,但他是一去不回了,并且永远也不会再有一个华伦。
就在战役开始之前,他来看我;交给我一个信封。当我获知他已牺牲(这时我们已经返回港口)之后,我拆开了它。这里面有一张他的款项清单。杰妮丝是无需担心的,但是他也并非指靠他的阔文人。他已安排好把你母亲遗留给他的信托款子过户给她,还有一笔保险金足以保证维克的教育费用。这是怎么回事呢?战役开始之前,他信心十足,高高兴兴。我知道他预期要打完这一仗回来。然而他又作了这一番准备。现在还好象就在我的眼前,站在我舱房的门口,一只手扶着舱门顶板,一只脚踩着舱门的拦板,带着他那随和的笑容,冲着我说:“如果您大忙,不能见我,请告诉我。”太忙!上帝原谅我,如果我竟给他这样的印象。我生平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和华伦谈话。其实也只是端详他一番而已,说不上是谈话。
从你上次来信到现在已经有些时候,梅德琳怕有半年没写信了。所以我有隔膜之感,也不知何以向你进言。如果你能和她同在纽约逗留若干时日,也许不无好处。姑娘需要有人陪伴,而你一个人住在华盛顿家里,现在也不是时候。杰妮丝举止端淑,但是她受的打击非同小可。拜伦很可能会一如往常地把他的感情掩藏起来,但是我倒为他担心。他是一向崇拜华伦的。
我刚才写毕我舰的作战报告。这份报告只有一张纸。我们没开过一炮,没见到一只敌舰。华伦想必是三天之内执行了十二次搜索和攻击的飞行任务。他和几百名跟他一样的青年人挑起了这一场胜仗的重担。我什么也没干。
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角色说过,“人人都欠上帝一个死。”就算我们能把时光退回到一九三九年三月的那个雨夜,他刚从“莫纳根号”休假回来,告诉我们他已报名参加飞行训练——他就是这么个脾气,毫不张扬,让我们面对一个既成事实——就算我们当时便已知道日后会发生的事,我们又怎能有两样的做法呢?他生为军人的儿子。男孩子总爱学爸爸的样。他选择了海军里最好的部门,最有效地努力杀敌的部门;他无疑已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不论在哪一兵种里,或哪个战场上,一举予放重创,为国立功,贡献在他之上的人是不会有多少的。如今,他正是求仁得仁。他的一生是成功的,尽责的,完整的。我需要相信这一点,而在一定的意义上我也确实如此相信。
然而可惜啊,华伦可能会有多好的前程!我是一个已知数。象我这样的四条杠有上千人,多一个,少一个,都无所谓。我已经有了家庭;你也许会说我已经是一个在世上生活过来的人了。华伦可能会有的前程,我怎能比得上呢?
千真万确,华伦是一去不回。他不会有任何身后的声名。战争结束以后,谁都不会记得那些在战火中出生入死的人。人们将把海军将领的英名,甚至把那几次拯救了我们祖国的战役,忘记得一干二净。我现在就已感到,不管当前传来多少次失利的消息,我们终究要打赢这场战争。日本人在中途岛惨败之后将要一蹶不振,希特勒休想凭他自己的力量踏平全球。我们的儿子在这次扭转全局的战役中出了力。他在关键的时刻处身在关键的所在。他豁出性命,投身进去,尽到了一个战士的责任。我为他感到骄傲。我将永远不会失去这份自豪感。只要我一息尚存,便有我对他的怀念。
别的事情都等下次信中再说。上帝保佑你平安顺利。
爱你的,帕格

茨威格注:看小说的时候我总是对其中的书信很在意,有的也的确是十分叫人感动,这封就是。在中途岛战役中帕格失去了儿子,自己的婚姻也面临着选择,这个时候他写了这封信给自己的妻子,在信中充满了对儿子的骄傲和对战争胜利的信念。(这段文字是从书香门第的电子书中拷贝来的,对书香门第表示谢意!

2004-06-17 11:48:00

我爱看书,我爱古腾堡

刚才在Jack的叶子上面看见他放出来的Ulysses的电子版本链接:http://www.gutenberg.net/etext03/ulyss12.txt

我知道www.gutenberg.net是一个可以免费看过气的书籍的地方,可惜啊,我这里连不上去,不知道是因为那个网络被封锁了还是什么,我哭死了。

不知道哪个好心的在国外的朋友可以帮我去下载下来再发给我啊?兄弟在这里谢谢了。

2004-06-17 11:09:00

献给猪头,迟到的生日礼物——《猪之歌》

(转贴自http://blog.aspcool.com/tim/,谢谢这个老兄了)

2004-06-16 00:20:00

推荐好小说和好片子《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

在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正经的和一个姐姐一起做了一次相互监督的读书活动。我们每天看差不多的书,然后第二天就凑在一起说啊说的。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看的一部小说就是《战争风云》和它的续集《战争与回忆》。一共7本的小说,是一个叫沃克的美国犹太人写的。他有这样的身份背景也就不难料想到小说的背景和内容了:二战!!

《战》两书讲的是一个叫维克多.亨利的海军军官在二战的生活,以及作为一个海军家庭,他的一家人经历的战争生活。维克多先后经历过到德国当海军武官、欧战开始、到英国处理租借法案事宜、到苏联处理租借法案事宜等等的事情。小说家很巧妙的叫他象后来的阿甘一样经历了和参与了这些决定世界命运的事件。当然,战争给他的家庭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记得很清楚,在第一册的结束,他们家在华伦的婚礼上团聚,罗达说这是多么不容易的团聚啊。是的,战争叫一家人连团聚都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了。(做书评太难了,还是罢手吧)

《战争风云》下载

《战争与回忆》阅读

家庭成员:维克多:海军中校;罗达:优雅的海军随军家属;华伦:大儿子,好学生,参加了飞行训练,在参加飞行训练前结婚;珍妮丝,儿媳妇;拜伦,二儿子,欧战开始时和后来的妻子在波兰境内,后来成为一个潜艇军官;娜塔丽:二儿媳,犹太人,一直陷在欧洲;梅德林,女儿,大学没有报到,而是为一个著名广播主持人工作。

半年前,在DVD摊子上看见《战争与回忆》的盘,毫不犹豫的买下来,现在抓点图来给大家看看。

(片头)

(维克多 亨利,美国海军军官,经历了二战中多次决定性事件)

(罗达,维克多的妻子;战争中先后与柯比、皮特斯发生恋情,后来和维克多离婚,成为皮特斯陆军上校夫人)

(华伦,他们的大儿子,俯冲轰炸机飞行员,在中途岛战役中牺牲。在临死前的晚上读圣经时看见“你必将死去”一语)

(珍妮丝,华伦老婆,沙朗斯通扮演。华伦死后和拜伦的潜艇艇长幽会,同时爱着拜伦。如果她与“夫人”结婚,那么她就会在一场战争中两次成为寡妇)

(拜伦,小名勃拉尼,意思为咸咸的海水。维克多的二儿子,和犹太姑娘娜塔丽结婚,只是在里斯本蜜月三天,有一个儿子路易斯。)

(娜塔丽,拜伦妻子,犹太人。在意大利为她的叔叔,作家艾伦.杰斯特罗工作。后来逃亡路上被捕,被关进集中营,最后获救)

(艾伦,学者,作家,犹太人。童年改信基督教,后来在集中营的暴虐中恢复了他犹太教的信仰,最后被毒死在奥斯维辛的灭绝室)

(帕姆拉,记者塔茨伯利的女儿,自从1936年在开往德国的邮轮上遇见维克多就深爱着他,后来成为亨利太太)

(塔茨伯利,英国著名广播人。曾经追逐战争热点奔波在世界各地,最后,在非洲的阿拉曼战役中遇见地雷身亡。关于这个演员,在很多片子中都看过,比如《飞行器中好小伙》和《80天环游地球》都有他,应该是典型的英国绅士形象)

(班瑞尔,艾伦的弟弟。战前在波兰经营蘑菇生意,战争中进过集中营,参加过红军,最后死在野外。小说结束时候,作者说他是一个巨人,身躯从乌拉尔一直横亘在整个欧洲)

(思路特,美国外交官,十足的倒霉蛋,哪里危险就有他,当然他是被迫的。最后,成为空降小组成员,在D日前空降欧洲大陆,杳无音讯了)

(“夫人”,潜艇指挥官,站功赫赫。在檀香山和珍妮丝幽会;后来在一次巡航任务中遇见日军,为了潜艇的安全,强行下潜,自己溺水而死)

(阿夫兰,犹太救援组织人员。战争中解救相当多的犹太人,但是没有能力保护好娜塔丽和她的家,战后的目标是帮助以色列建立自己的海军)

(隆将军,德国将领。在书中作者以他的名字从德国的角度撰写对战争的看法。有趣的是,这本完全是杜撰的书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单行的电子版本,一定是哪个有心人干的)

2004-06-15 23:39:00

《哈姆雷特》经典独白(录入)

原文: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To die: to sleep;
No more; and by a sleep to say we end
The heart-ache and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at flesh is heir to, 'tis a consummation
Devoutly to be wish'd. To die, to sleep;
To sleep: perchance to dream: ay, there's the rub;
For in that sleep of death what dreams may come
When we have shuffled off this mortal coil,
Must give us pause: there's the respect
That makes calamity of so long life;
For who would bea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The oppressor's wrong, the proud man's contumely,
The pangs of despised love, the law's delay,
The insolence of office and the spurns
That patient merit of the unworthy takes,
When 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With a bare bodkin? who would fardels bear,
To grunt and sweat under a weary life,
But that the dread of something after death,
The undiscover'd country from whose bourn
No traveller returns, puzzles the will
And makes us rather bear those ills we have
Than fly to others that we know not of?
Thus conscience does make cowards of us all;
And thus the native hue of resolution
Is sicklied o'er with the pale cast of thought,
And enterprises of great pith and moment
With this regard their currents turn away,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Soft you now!

 

朱生豪翻译版本: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讽、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逼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西哦拿过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方平翻译版本:

活着好,还是死了好,这是个难题啊:

论气魄,哪一种更高超呢?——忍受命运的肆虐,任凭它投射来飞箭流石;

还是面对无边的苦海,敢挺身而起,

用反抗去扫除烦恼。死了——睡熟了,

就这么回事;睡熟了,如果可以说:

就一了百了——了却心头的创痛,

千百种逃不了的人生的苦恼,那真是

求之不得的解脱啊。死了——睡熟了;

睡熟了,也许梦就来了——这可麻烦了啊;

一旦我们摆脱了尘世的束缚,

在死亡似的睡眠中,会做些什么梦,

想到这,就不能不为难了——正为了这顾虑

被折磨的人们会这么长期熬下去。

谁甘心忍受这人世的变态和嘲弄,

收权势的压迫,看高高在上者的眼色,

挨真情被糟蹋的痛苦,法院的拖延,

衙门的横暴,忍气吞声还免不了

挨作威作福的小人狠狠地踢一脚?——

只消他拔出了尖刀,就可以摆脱

痛苦地残生。谁甘心压着重担,

流汗、呻吟,过着那牛马般地日子,

要不是害怕人死后不知会怎么样;

害怕那只见有人去,不见有人回的

神秘的冥府——才把意志瘫痪了;

宁可受眼前的气,切身的痛苦,

却死活不肯向未知的苦难投奔。

正是这顾前思后,使人失去了刚强;

就这样,男子汉果断的本色蒙上了

顾虑重重的病态,灰暗的阴影。

本可以敢作敢为地大干它一番,

就为了这缘故,偃旗息鼓地退下来,

只落得个无声无息。

(劳伦斯扮演的哈姆雷特)

(吉布森扮演的哈姆雷特)

(美国2000年拍摄的《哈姆雷特》,场景是一个叫“丹麦公司”的地方,而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出现在一个超市里面)

2004-06-14 00:16:00

Next